今天是: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
盐城档案局
盐城名人当前位置:首页 >> 档案文化 >> 盐城名人

戈公振

发布日期:2008-08-04 浏览次数:20051 字号:【
    戈公振(1890-1935),男,名绍发,字春霆,号公振,东台镇人,是我国30年代初期的著名爱国进步新闻记者、新闻学者和中国新闻史研究者。出生于世代书香家庭,自幼聪明好学,读过家塾和私塾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年就学于县高等小学堂,毕业考试名列第一。民国2年(1913)年考取南通师范,因经济困难未能入学。是年冬,在上海有正书局图书部当学徒,由于所编学生习字贴风行一时,很得赏识,被破格任为出版社主任,次年调《时报》馆,由助校、助编一直升到总编辑。戈在《时报》工作时,对报纸革新作了大量的工作。民国9年首创《图画时报》,在中国画报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。戈在此期间还致力研究新闻学,开始著书立说。民国14年起,先后在国民、南方、大厦、复旦等大学讲授新闻学,培养了不少的新闻人才。民国16 年初,第一次自费到欧美各国及日本考察。是年8月,应国际联盟邀请,出席日内瓦国际新闻专家会议,回国后,进《申报》馆担任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。民国19年,创办了《申报星期画刊》,亲任主编。这时期撰写《世界报业考察记》、《英京读书记》,惜大部分底稿毁于“一二八”松沪战争炮火,未能成书。民国20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戈思想上发生极大变化。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,开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,研究苏联政治、文化等方面情况。“一二八”日军入侵上海,戈参加上海文化界抗日救国运动,同邹韬奋、胡愈之、杜重远、李公朴、毕云程等商谈创办《生活日报》。这年国际联盟来我国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和“一二八”战争的真相,戈以记者身份,随中国代表团去东北。在沈阳时,冒着生命危险,前往“九一八”事变发生地点北大营等地调查日军侵华暴行,被日伪宪警拘捕,后经代表团出面交涉获释。回上海后,将采访的资料写成题为《到东北调查后》的通讯,在邹韬奋主编的《生活周刊》上发表,同年9月至日内瓦,参加讨论日本侵略中国问题的特别大会。会后,正值中苏两国恢复邦交,戈于民国22年3月随颜惠庆大使前往莫斯科访问,后来决定留在苏联,研究苏联社会。在苏3年中,不断向国内报刊寄发新闻通讯,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。民国24年,邹韬奋电邀戈回国创办《生活日报》以宣传抗日救国。是年10月,戈毅然回到危难的祖国,不幸刚回国即染病不起,一周后溘然逝世,年仅45岁。临终前,对邹韬奋说:“在俄国有许多人劝我不要回去,国势危难至此,我是中国人,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。”戈公振去世后,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。沈钧儒读了这篇悼文后,深有所感,作《读韬奋悼戈公振先生文》四首五言诗,前两首要我们学习勾践“卧薪尝胆”、“双睛炯炯,怒视敌人”。第三首诗云:“哀哉韬奋作,壮哉戈先生,死犹断续说,我是中国人。”第四首写下第一句“我是中国人”后,情怀激越,不能自己,第二句竟不能续,写来写去还是这五个字,以致最后一首诗就成为:“我是中国人,我是中国人,我是中国人,我是中国人!!”。戈公振的遗著有《中国报学史》、《新闻学》、《新闻学撮要》、《从东北到庶(苏)联》。
  
Copyright (C) 2008-2019 盐城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
地址:江苏省盐城市毓龙东路22号 查档热线 电话:0515-88119059
技术支持:盐城通联 建议您使用 IE6.0以上1024*768分辨率浏览器 备案号:苏ICP备19039672号-1